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连绵群山中真正的“山神”
本报记者 曹志男/文 王志浩/摄 通讯员 吴月红

  树枝上鲜绿的嫩芽、穿梭在林间的山雀,初春时节虽然乍暖还寒,但山城新昌的绵绵群山中已是生机勃勃。森林防火、打击盗伐滥伐、保护野生动植物……新昌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的5名森警常年默默地穿行在这无尽的群山中。
  
  防火救火都在行
  3月6日,植树节前夕,记者跟随新昌县森林警察大队的警察们进山巡查。
  半个小时的车程后,南门街道班竹村班竹头山便出现在记者眼前。负责森林防火工作的大队教导员郑伯能告诉记者,班竹头山属于天姥山系,半山腰之上的松杂木林属于国有林区。这些天气温上升,晴朗干燥,特别容易引发山林大火。所以,森警到林区巡逻的同时,还要去林区周围的村子里进行防火宣传。
  就在1个月前,班竹头山上曾发生过一起山火。起火的原因是有村民在山脚的田地里焚烧草杆。在郑伯能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那片被山火侵袭过的山坡,几棵被烧枯的松树看着让人心疼,好在地上已经有小草冒出新芽。郑伯能告诉记者,幸亏当时扑救及时,否则后果还要严重。
  “着火点的山势很陡,坡度在50度以上,所以起火后火势蹿得很猛。”郑伯能说,凭借多年来的灭火经验,他和队友迅速确定了灭火方案——先控制两边的火势,防止火借风势向两面扇形蔓延,同时到山脊处清理出一条防火道。1个小时不到,山火被扑灭,由于扑救及时和扑救方案正确,这场山火没有造成太大损失,这让森警们颇感欣慰。

  保持高度警惕
  郑伯能一边巡逻一边介绍,新昌的森林面积有120万亩,而森林警察大队一共就5个人,所以,他们肩上的担子就特别重。除了调查山林火灾外,盗砍树木、滥砍滥伐、非法狩猎等各种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为此,森林警察不仅要精通侦查、审讯等一般性的公安业务技能,还要具备相当扎实的林业、动植物学专业知识。而翻山越岭,则是森林警察的家常便饭,按照郑伯能的话来说,这是每个森警的“基本功”。
  “你们在干什么?”从班竹头山下来就是拔茅镇的一个林区,几名正往拖拉机上搬松枝的村民引起了郑伯能的警觉。经过一番了解,郑伯能松了口气,原来这些村民是来处理得虫害的病树的,并不是“偷树贼”。要知道,“偷树贼”和“偷猎贼”可是森林警察们最痛恨的。

  野猪夹都买不到了
  郑伯能及其同事们有个目标:让罪恶远离山林。如今,经过他们的努力,林区的盗砍、盗猎等行为已经基本消失,滥砍滥伐和非法狩猎等行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现在连夹野猪的夹子都买不到了。”在林区周围的村子里走访时,几名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2006年,新昌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依法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92名,没收非法砍伐的木材98立方米,没收非法捕猎的野生动物156只,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万元,多名个人受到了嘉奖和表彰。